【摘要】
目的
(相关资料图)
比较慢性胰腺炎后糖尿病(PPDM-C)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确诊的142例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的CP组(CP组,60例)和合并糖尿病的CP组(PPDM-C组,82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确诊的无CP的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T2DM组,82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发病特征、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胰腺影像学特征(胰腺萎缩、胰腺多发钙化、胰管结石、胰管扩张及胰管梗阻)、糖尿病治疗措施及疗效。
结果
与T2DM组比较,PPDM-C组患者体重指数(22.06kg/m2比24.40kg/m2)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34%比9.20%)显著下降(P值均
结论
PPDM-C患者比T2DM患者更易出现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而比CP患者更易发生胰腺功能受损。更多地关注PPDM-C相关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指标及影像学变化,可以识别其潜在的风险患者,进行PPDM-C早期诊断和治疗。
全文刊载于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3年 第23卷 第3期 207-211页
胰腺外分泌疾病所致的糖尿病在成人新发糖尿病中较为常见,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近10年为1.13‰,且预计其发病率将每年增长2.8%,到2050年将达到15.8/100 000。慢性胰腺炎后糖尿病(post-chronic pancreatitis diabetes mellitus, PPDM-C)指有慢性胰腺炎病史,合并或者并发糖尿病,是最常见的胰腺外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国外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在胰腺外分泌疾病患者中PPDM-C的发病率为10‰。PPDM-C给CP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带来巨大影响,与其他类型的糖尿病相比,其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均有特殊之处。本研究旨在比较PPDM-C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PPDM-C的认识。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住院确诊的142例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的CP组(CP组,60例)和合并糖尿病的CP组(PPDM-C组,82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确诊的无CP的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T2DM组,82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发病特征、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谷丙转氨酶)、胰腺影像学特征(胰腺萎缩、胰腺多发钙化、胰管结石、胰管扩张及胰管梗阻)、糖尿病治疗措施及疗效。CP的主要诊断依据:(1)影像学显示胰腺钙化、胰管结石、胰管扩张等表现;(2)典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胰腺腺泡萎缩及胰腺组织纤维化。次要诊断依据:(1)大量饮酒史;(2)反复发作上腹部疼痛;(3)血淀粉酶异常;(4)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5)PRSSl、SPINKl、CTRC等致病基因突变。当满足一条主要诊断依据,或当影像学与病理组织学表现不典型的同时满足两条次要诊断依据,即可确诊为CP。T2DM的诊断基于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制定的标准,即: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2 h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或有典型高血糖症状或高血糖危象的患者,和(或)随机血糖≥11.1mmol/L。PPDM-C的定义为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CP诊断标准;(2)符合T2DM诊断标准;(3)排除有1型糖尿病相关的自身免疫标志物异常者;(4)糖尿病发生在疼痛型CP患者初次发作后,或在无痛型CP患者明确CP诊断前2年内;(5)排除恶性肿瘤与其他慢性疾病患者。
二、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
结 果
一、各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PPDM-C组、T2DM组、CP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与T2DM组比较,PPDM-C组患者体重指数和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而上腹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腹泻等症状的发生率和血肌酐水平均显著升高。与CP组比较,PPDM-C组患者体重指数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谷丙转氨酶水平均显著升高(表1)。
二、PPDM-C组与CP组影像学特征的比较
与CP组比较,PPDM-C组患者胰腺萎缩、胰管多发钙化、胰管梗阻发生率更高,而胰管结石、胰管扩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三、PPDM-C组与T2DM组治疗措施及疗效的比较
PPDM-C组患者应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物联合治疗率显著低于T2DM组,但治疗后控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3)。两组在单纯应用胰岛素、仅饮食控制、单纯应用降糖药治疗及治疗后控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3)。
讨 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胰腺外分泌疾病,尤其是其引起的糖尿病,在人体健康与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尽管对PPDM-C的关注和研究逐渐增多,但是目前国内外尚缺乏PPDM-C公认统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标准,尤其是相较于T2DM,PPDM-C群体自身疾病相关的独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发现并区别PPDM-C不同于传统T2DM的临床特征或现象间的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ADA在2022年提出T2DM的成年人一线治疗取决于以患者为中心的合并症治疗因素和管理需求,用药方案和服药行为应定期(每3~6个月)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选择。由于胰高血糖素分泌功能受损,PPDM-C患者低血糖反复发作,临床上患者表现为“脆弱的糖尿病”,血糖水平波动很大,并且由于缺乏激素反调节而导致低血糖发作的风险增加。本研究中PPDM-C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T2DM组,可能与PPDM-C患者反复发作的低血糖有关,而PPDM-C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较CP组均明显升高。PPDM-C患者可能出现潜在的对生命有危险的“脆性糖尿病”引起的急性并发症,使得应用PPDM-C降血糖药物的方法需要特殊的考虑,因此PPDM-C的治疗和管理与其他类型的糖尿病不同,更具有挑战性。血糖的控制目标包括空腹血糖(4.4~7.0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
目前,国内大部分医院尚未常规开展粪弹性蛋白酶测定或直接胰腺外分泌功能试验等相关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检测。尽管80%~90%的CP患者会有一定程度的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且通常先于PPDM-C的发生,但依赖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作为胰腺炎相关糖尿病核心诊断标准可能导致误诊,且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检测既费时又不切实际。胰腺形态学评估包括腹部超声和CT,可观察到胰腺钙化和主胰管扩张。MRI和MRCP通常用于诊断CP胰腺钙化、实质萎缩、假性囊肿以及主胰管和侧支胰管不规则扩张。EUS可用于检测微小变化或非钙化CP以及胰腺肿块,并可行细针穿刺活检。本研究通过临床症状 、实验室检查,并结合CT、MRCP、EUS评估CP,结果发现57.75%的CP患者患有糖尿病。PPDM-C组与T2DM组年龄、性别分布相似,但PPDM-C组体重指数较低,而T2DM组普遍肥胖,PPDM-C组更容易出现上腹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腹泻等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表现。PPDM-C组糖化血红蛋白较低,而谷丙转氨酶较高。与CP组比较,PPDM-C组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谷丙转氨酶较高。CP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胰腺萎缩、胰管多发钙化和胰管梗阻,其中胰腺萎缩是驱动内分泌功能不全的一个因素。本研究的PPDM-C组较CP组更容易出现胰腺萎缩,为PPDM-C发生提供了有力的病理生理学依据。胰腺萎缩导致PPDM-C组患者内分泌功能不全的根本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最近,Dugic等研究认为PPDM-C比T2DM有更高的微血管病变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且对降糖治疗有更高需求。这也支持本研究提示的PPDM-C具有不同于T2DM的临床表现和特征。临床上新发或恶化的糖尿病反映了潜在的胰腺疾病和PPDM-C。尤其对于上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体重减轻等表现的患者应增加怀疑程度,短期内随访这些患者,可进一步检查腹部CT和(或)MRCP,必要时行EUS等检查,以明确有无隐匿性胰腺疾病如CP的存在。对CP患者可以每年进行糖尿病(或前驱糖尿病)筛查,包括禁食和(或)随机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和 OGTT检测。对新诊断(或严重失调)糖尿病的CP 患者进行横断面影像学研究,以排除潜在恶性肿瘤的存在。
综上所述,本研究探讨了PPDM-C不同于T2DM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及管理模式,为临床工作中更早更快地关注到PPDM-C以识别潜在的风险患者,从而进行精准诊疗提供裨益。
来源:中华胰腺病杂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