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6月13日电(记者 吴兰 通讯员 刘爱华)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共青团干部;3次国家奖学金、1次中国科学院大学大学生奖学金、2021商汤奖学金、代表中国科大学生最高荣誉的“郭沫若奖学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教学赛)基础性实验一等奖、2021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赛)一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首届量子计算大会优秀论文报告奖;安徽省百优大学生、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少年班就读的四年间,陈宝骥获得多项荣誉。如今,他以学科排名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即将前往世界著名研究机构——德国马普所攻读博士学位。
这位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同学眼中的“学神”,是怎样炼成的?
(相关资料图)
好奇心,是探索未知世界的“钥匙”
电视、电脑、微波炉、冰箱、洗衣机……这些家电,陈宝骥小时候都拆过。
拆完之后,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堆复杂的电路板。为了搞清楚“它们到底是怎样工作的”,陈宝骥想方设法看书、查资料。搞清楚之后,他再将家电重新组装起来。
这一切,父母看在眼里,“默默地”支持。父母无条件地支持,很好地保护了陈宝骥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探索未知世界的“钥匙”;而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往往是科学启蒙的开端。被好奇心“滋养”的“科学家”梦想,深深影响着陈宝骥,他自然而然选择了被誉为“科技英才摇篮”的中国科大,并通过自主招生、被少年班学院录取。
在中国科大,陈宝骥的好奇心被进一步点燃。“因为可以百分百自主选择专业,我们拥有多次试错的机会”,大一入学之初,经过严格遴选,陈宝骥进入“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这个班级,一直保持着高达98%的继续深造率,自2009年创办以来。涌现出一批科技新星,包括被网友誉为“海啸级后浪”的“石墨烯天才”曹原。
中国科大鼓励本科生进实验室,陈宝骥大二就进入物理学院曹刚教授实验室,并从大三开始担任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王中平老师的课程助教。对计算机科学同样有着浓厚兴趣的陈宝骥,同时选修了多门计算机课程。“科学天地任遨游、学科交叉相辅相成”,陈宝骥撰写了量子力学、计算物理、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大学物理实验等多篇课程论文,并获得校级奖励。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好奇心只是一把钥匙,要真正进入探索的世界,需要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小学时,学校有一些诗词和古文背诵的要求。一开始,陈宝骥就照着书认真背,可是效率并不高。后来父母引导他,先弄清楚每句诗词的意思,然后再背诵。他尝试之后,发现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比单纯的死记硬背简单多了。
于是陈宝骥摸索出了三大“法宝”:凡事要知道“是什么”,搞清楚“为什么”,再复现“怎样做”。“简单来说,就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陈宝骥说,“思考是快乐的”。
一次,陈宝骥参加学校组织的晚会,在互动环节,他发现,台上台下互动很不方便。他就想,如果能开发出现场互动弹幕墙就好了。于是他就动手写程序,可是在程序调试过程中,画面总是出现卡顿。经过排查,并不是常见的网络或者服务器故障导致的。可要在几千行代码中逐一排查,属实有点困难。
那段时间,陈宝骥一直在观察电脑的种种表现,思考故障的根本原因。有一天,天气很热,他突然联想到,人在炎热的环境中,都容易出现思维困难,那计算机会不会有类似问题?通过排查,他发现,果真是因环境温度过高,导致计算机中央处理器过热,性能出现起伏,使得软硬件步调不一致,从而诱发卡顿。于是,他在程序中添加了一个动态同步模块,顺利解决了问题。
思考,从未止步。在之后的科研实践中,陈宝骥积极利用计算机,对物理器件的性质进行仿真,辅助器件设计过程。在了解仿真原理的基础上,再通过优化模型、调节参数,削减无效计算量,提高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效率。他还通过编写程序,将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建模和数据处理过程,变成全自动“一条龙”,并最终将计算速度提高十倍以上,原本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要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
自律,才能拥有选择的自由
在高手如林的中国科大少年班,学业绩点高达4.12,位列年级第一;获得多项国家级、校级竞赛奖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参加志愿服务、承担助教工作、为各类校园活动提供技术支持,还是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在班主任唐宁老师眼中,陈宝骥是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在同学眼中,他是个课内课外兼顾的全能型“学神”;在王中平老师看来,他的助教工作不仅认真负责、严谨细致,还勇于创新、善于启发,设计出多项实验教学方案。
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是需要去养成的。
陈宝骥是怎样做到的?
秘诀是“严格自律”。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能够高效利用时间、提升效率,是成功的关键。陈宝骥从小就养成了规律作息的习惯,即便如今已经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毕业答辩,他依旧坚持“711”的日常起居。晚上11点准时睡觉,早晨7点按时起床,每天活力满满。
方法是“制定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踏实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每一次活动安排,做到“一日一清”;遇到难题,马上查阅资料、绝不拖延;把事情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排序,让时间管理事半功倍。
在中国科大度过了愉快而充实的四年大学生活,即将远渡重洋继续求学的陈宝骥说:“学校给了我一张安静的书桌,让我既可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希望带着科大给我的底气和信心,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完)
标签: